長嶺紡電:特色鑄優勢,打造紡織質控專家 |
紡機這十年
![]() 十年間,中國紡機行業資產增量達287.21億元,利潤總額實現了6.4%的增長;出口額從2012年的22.42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48.06億美元,增長了114%,自2019年以來中國紡機出口已躍居全球第一;國產裝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幾近80%……這十年,紡機企業百家爭鳴,每一份積淀都值得肯定,每一份成長都閃閃發光。
為更好地展現中國紡機行業和企業過去十年的發展狀態與成果,本刊特別推出“紡機這十年”專欄,通過對行業協會以及部分企業的采訪報道,從科技創新、市場拓展、品牌建設、轉型成效等方面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近年來,陜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在紡織材料質量檢測、紡織過程質量控制、智能化紡織裝備研發等領域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企業從生產制造向高技術、規?;?、服務化、科研型企業的跨越,將自己打造成為了在纖維檢測、在線監測、紗線檢測、布面監測等紡織全流程質量控制整體解決方案卓越供應商。
![]() Q
如何總結過去十年企業的發展?
長嶺紡電:過去十年,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國內紡織機械行業增速持續低位運行,產業調整和轉型的步伐加快,“有質量的增長”成為陜西長嶺紡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的基本要求。
長嶺紡電公司依靠“管理創新促進技術創新”和“以科技興企打造精品”為戰略,通過深化改革,對內狠抓科研創新、管理機制創新和精細化管理,公司陸續成立了噴氣織機事業部和電清項目部,智能紡織裝備研究所入駐西安長嶺產業園,啟動項目總師負責制。通過薪酬等機制改革,有效激發了干事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對外積極拓展東南亞和中非市場,經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十年來,企業工業總產值、主營收入翻番,實現了穩步發展。
Q
過去十年,企業的市場拓展情況如何?
長嶺紡電:面對較為低迷的市場環境,公司的管理、營銷、研發、生產工作始終把“客戶滿意”作為工作評價的標準,以效率和效益為主導,全面優化管理體系。
公司狠抓銷售機制改革創新,實行銷售人員動態閉環管理,在全國24個銷售片區細化市場考核指標,做到人人有考核,末位有淘汰,保證銷售任務的完成。銷售人員積極捕捉市場信息,明確銷售目標,積極落實。新用戶開發數百家,進一步拓展了企業的銷售網絡;
我們加強了銷售監管,強化以結果為導向的指標考核,特別是是對棉纖維測試儀器、噴氣織機等重點產品采取了目標客戶專人盯防的做法,保證了重點產品的市場銷售;
針對紡織產業向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趨勢,緊盯國內重點企業海外投資動向,指定專班負責抓好國際市場開拓工作,外貿業務明顯增長。同時,持續加強和細化售后技術服務工作對銷售和技術服務相關職能進行了調整,將棉纖維測試儀器、異纖清除機兩大類涉及技術領域較廣的產品,將其售前培訓和技術服務、售后技術服務工作調整到紡研所統一實施和管理,進一步提升了技術服務的及時性和效率,降低了維修費用。為銷售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維護了長嶺紡電的品牌和市場地位。
![]() Q
十年來,企業技術創新取得了哪些成績?
長嶺紡電: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采取了多項擁有自身特色的措施:首先,瞄準行業發展方向,爭做紡織領域“全產業鏈質量控制專家”?!笆奈濉逼陂g,長嶺紡電堅持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的核心理念,按照紡織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公司技術方向、應用領域及相對應系列化產品的梳理分析,認真編制完成《紡電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公司3+4+N的技術發展方向,為紡織用戶提供從生產流程管控、質量管控、設備保全、決策機制等環節最優的解決方案,成為在纖維檢測、在線監測、紗線檢測、布面監測、織物檢測、織造等領域“紡織全流程質量控制整體解決方案”和“智能織造方案”卓越供應商。
其次,聚焦創新體系布局,建設智能織造西安研發平臺。為彌補公司人員知識結構、技術水平、研發手段、設備條件等短板,2019年公司在西安設立了智能紡織機電研究所,以項目攻關為驅動,深化同科研院所和高校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西安高??蒲腥藛T的技術優勢,深度融合內外部資源,將會有力地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和經營模式優化升級。重點攻關光電自動驗布機、XJ129L快速短纖維率測試儀、棉花異纖清除機、新型棉花色澤測試儀、光電式電子清紗器以及智能噴氣織機和紡織企業的物聯網建設等新項目,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使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了持續增強,在與國內同行的競爭中具有了獨特而明顯的優勢,獲得了持續的發展能力。
![]() 第三,強化平臺建設和協同創新,打造紡織產業轉型發展新標桿。近年來,公司依托現有的多項科研平臺,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協同創新,與西安工程大學合作開展“噴氣閥開啟時間的測定方法”項目;與西安工程大學合作開展“提高異纖機打出準確率及穩定性”項目;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合作研發“實驗室信息自動化平臺”。與西安工程大學合作建立的“陜西省智能紡織裝備研究院”,是以企業作為“需求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和市場主體”的聯合研發平臺,推動高校與企業無縫對接,共享人才資源、成果資源及科研設施,實現“出成果”和“用成果”的有機統一,為公司培養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為西安工程大學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創新型專家學者,豐富高校的科研平臺,促進學科建設。
第四,創新科研管理模式,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公司建立以產品總師負責制為核心的項目管理模式,產品總師作為項目第一責任人,與公司簽訂項目目標責任書,明確權責利,賦予項目總師團隊組建、項目績效考核和獎勵分配等自主權。充分發揮項目總師牽頭作用,對外積極響應客戶需要,對內負責產品實現,打通科研與市場路徑,讓各類科技資源向項目集聚、向市場前移,在科研市場競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按照“崗位價值、績效貢獻”原則,重點對與公司經營業績、未來發展有直接影響的科研和管理核心骨干人員實施年終超額利潤分享計劃,基于定量考核與定性評價原則制定了科研項目績效工資年薪制考核管理辦法,實行多勞多得分配原則,工資下不托底、上不封頂,充分調動了研發人員主動承擔項目的積極性。暢通研發及工藝技術人員職業生涯晉升通道,制定出臺了《研發及工藝技術人員職業生涯發展通道規劃及晉升管理辦法》實現研發及工藝技術人員職業生涯需求與公司發展的統一,規范職級晉升管理,調動了研發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穩定研發人員隊伍,促進研發及工藝技術人員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工作績效。
近年來,長嶺紡電在紡織材料質量檢測、紡織過程質量控制、智能化紡織裝備研發等領域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在提升現有產品品質的同時,也推出了多項具有較高性價比、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圍繞纖維、紗線檢測領域推出了XJ128/XJ129/CGT-1系列纖維測試儀器替代同類進口產品、服務中國質檢系統、大型棉紡企業;從自然纖維/混紡成紗條干檢測向化纖長絲行業拓展研發了CT800CA條干儀,極大地擴展了條干檢測的使用領域;研制的YM-1細紗機單錠監測系統能夠實時監測環錠紡紗的細紗成紗質量。圍繞紡織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推出了CA182系列高速智能噴氣織機、CS810系列異纖清除機、CFV1000自動驗布機等新產品,其中噴氣織機系列產品銷量在“十三五”期間增長近五倍,成為紡電公司發展的新動力。長嶺紡電為壯大和發展新型紡機制造行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書寫紡織機電產品行業新標準的同時,引領著中國紡織電子行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紡織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 Q
企業在如何打造自身品牌影響力?
長嶺紡電:持續深入的科技創新,為長嶺紡織機電發展贏得了先機。紡電公司依托噴氣織機、自動驗布機和紗線纖維檢測儀器等核心裝備,整合優質產業資源,建設“硬件+軟件+平臺+服務”的“智能織造車間綜合控制系統”,實現紡織織造工藝全流程自動化、連續化和智能化生產,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安裝調試、交付使用到狀態預警、故障診斷、維護檢修、回收利用等全鏈條系統集成,實現面對中、大型紡織企業“智能織造全流程數字化車間”整體交鑰匙工程的總承包服務,探索開展產業立項和管理咨詢服務。
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得到增強,在與國內同行的競爭中具有了獨特而明顯的優勢,近年來長嶺紡電公司先后被評為: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全國紡織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示范企業、陜西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陜西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陜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陜西工業精品企業、陜西省隱形冠軍培育庫企業、紡織行業第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國紡機行業50強、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企業。
Q
這十年,企業圍繞高質量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長嶺紡電:近年間紡織行業技術水平高速發展,行業各大主機設備的一體化、全流程、智能在線檢測已成為主要趨勢,長嶺紡電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堅持做精、做優紡電,做強、做大紡機的思路,已經形成了品牌、客戶資源、較為全面的產品結構、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等四個優勢,產品涵蓋從棉纖維的系列指標檢測到紗線的條干、強力、毛羽、捻度等核心指標檢測、評價,再到在線紗線的清紗、紗疵分級、監測、網絡化管理,目前已實現了從單一主導產品向多品種、多類型、多領域的跨越,實現了從生產制造型企業向高技術、規?;?、服務化科研型企業的跨越,實現從銷售單個的檢測儀器向為用戶提供全套質量控制解決方案的跨越,成為在纖維檢測、在線監測、紗線檢測、布面監測等紡織全流程質量控制整體解決方案卓越供應商。
![]() Q
回顧十年發展,企業有哪些重要時刻?
長嶺紡電:隨著國內紡織行業生產效率和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紡織業正在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資本密集型轉變。相應的,紡織企業對紡機設備的需求也集中在效率高、智能化、低能耗和可集約化管控上。
長嶺紡電緊跟發展需求,聚焦紡織裝備的智能化提升、改造,為用戶提供可減少能耗和用工成本,降低用工門檻,并提升生產管理效率的產品。通過研發一系列智能化、自動化的紡織專用設備,并對該設備進行聯網,以提升紡織行業的自動化管理水平,解決紡織企業用工難、用工成本高等一系列難題。
長嶺紡電最新的CA182噴氣織機就體現了高車速、低能耗、智能化的設計指導思想,車速可以達到850轉/分,空氣消耗量下降10%。該機可選配APR自動緯紗修補裝置等智能化裝置,采用智能化電子網絡系統,無線網絡技術可實時記錄織機運行情況,進行產量統計。配合應用長嶺紡電噴氣織機智能織造系統,可以實現布面仿真、聯網管控等功能,增加工人看臺量。在相同生產條件下,可以實現產能提高30%,用工減少一半的效果。
![]() 長嶺紡電針對紡織企業機器換人、提升品質方面的需求研發的CFV1000自動驗布機,以計算機視覺和光電檢測技術為基礎,運用CCD檢測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精準識別檢測布面上的各類疵點,并對檢出的疵點能夠自動標記。最新研發的自動驗布機質量穩定、節省人工,目前已進入全面市場推廣階段。
長嶺紡電不斷地在紡織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始終將“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作為發展目標,致力于打造紡織智能裝備的民族品牌。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以推進紡織行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依托全流程檢測的系統數據支持體系,為智能織造系統提供全流程數字化支撐。
Q
展望未來,企業有哪些期待和規劃?
長嶺紡電:“十四五”期間,長嶺紡電將堅持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發展的核心理念,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發揮單項冠軍優勢,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認真梳理現有產品項目,為公司確立了“3+4+N”的產業發展方向。將主機產品與全流程質量檢測儀器結合起來,利用紡織光電質量檢測及處理技術、紡織過程在線控制處理技術、紡織智能控制及網絡技術,延伸產業鏈,向織物檢測、印染檢測、智能織造、纖維檢測核心供應商(國產化替代)等方面拓展,形成長嶺紡電特有的“紡織全流程質量控制解決方案”,重塑品牌價值,為提升我國紡織企業智能化水平、推動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相關文章 |